1 未来五年——值得关注的养老行业
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提出,未来5年,有人工智能、集成电路等多个新兴产业,以及教育、医疗等传统行业值得关注,这其中就包括养老行业。
草案的关注点在于三个方面,包括适老化改造、社区居家养老和养老机构。
对于养老机构的关注则是重中之重!
草案提请支持300个左右培训疗养机构转型为普惠养老机构、1000个左右公办养老机构增加护理型床位。
支持城市依托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建设医养结合设施。
此外,要加大养老护理型人才培养力度,扩大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供给,使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%。
2 专业服务——未来养老产业“必修课”
目前,中国养老服务业专业化水平不高的现实影响着养老服务质量的提高。
从发展趋势看,专业化将是养老机构的“必修课”。
近年来,全国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正加快推进。
《养老机构基本规范》《养老机构安全管理》和《老年人能力评估》等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相继推出。
随着养老事业的发展,更多关于养老服务的标准将陆续出台。
无论从政策的顶层设计,还是各地的实践探索来看,专业化、标准化都将成为我国养老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未来的养老机构,需要对护理员队伍进行专业化培训,并努力实现机构运行和服务内容标准化。
这些行之有效的标准不仅提高了整个养老行业的效率和业绩,甚至可能成为行业发展中宝贵的无形资产。
3 中国式养老——快乐地生活、健康地长寿、优雅地老去
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,“中国式养老”路在何方?
当养老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、焦点和难点问题,民政部主管老龄工作的副部长邹铭说:
“老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。要把应对老龄化提升为国家战略,列入‘十三五’乃至更长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去。”
他进一步强调指出:“快乐地生活、健康地长寿、优雅地老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。”
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,需要准备的工作也非常之多。
过去,我们中国是典型的“未富先老”“未备先老”。
而“中国式养老”模式,就是适合中国国情、适合中国老龄化形势。
同时又符合我们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、契合我们传统文化的养老保障体系。
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,“十二五”规则纲要提出了“中国式养老”的一个基本格局——居家是基础、社区是依托、机构是支撑。
上一篇: “医疗+养老”才是真正的幸福晚年
下一篇: 以评促建,打造标杆型养老机构